查看原文
其他

校长会19 || 夏青峰:校长思维方式谈(一) • 系统的观念

夏青峰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-02-05


全文共1822字,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
 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、编辑费、版面费
《中小学管理》唯一投稿邮箱: 
zxxgl@zxxgl.com


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,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系统观念的本质是整体思考,也就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问题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。那么,中小学校长如何自觉地建立并运用系统观念来促进学校发展?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加强和提升。


第一,站得高一点。


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建立系统观念,首先要看得到事物的全貌,要有对全局的思考能力。毛泽东主席曾说:“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,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,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。”校长要办好学校,就必须让自己的思想和认识站在高处,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局。


要“上接天线”。虽然身处基层一线,校长也要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、强调什么,要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,不断提高政治站位。


要“紧扣目标”。系统的三要件是“要素、关系和目标”,目标是制高点。牢牢抓住目标不动摇,就是站在了制高点。学校这个系统的目标是什么?是立德树人。办成什么样的学校,不是目的;培养出什么样的人,才是根本。把学校办好是手段,把学生培养好才是目的,手段和目的不能颠倒。校长要始终站在立德树人这个高度去思考学校的发展,才能真正把握全局。


第二,看得远一点。


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。”建立系统观念,需要发展地看问题,需要有前瞻性眼光和动态思考的能力。立足现在的同时,校长一定要将眼光看向今后的五年、十年、五十年。


要看见未来。这批孩子长大走向社会以后,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?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我们要进行预判分析和合理想象。学校在传承过去的同时,必须面向未来,必须要培养孩子们适应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,用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。看见未来,不是总想着未来要做什么,而是多思考现在要做什么才有未来。


要看见可能。孩子们还是未成年人,校长不能机械、静止地看待眼前的学生,一定要看见他们发展的可能性。儿童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可能性。要着力在学生天赋所在的领域里点亮一盏灯,鼓励孩子朝这个方向去追求,我们在后面为他加油。同时,要不断地创造条件,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的可能性不断地变为现实。


第三,想得全一点。


系统观念的重要特征是统筹,统筹系统中的各个要素,它是“既见森林,又见树木”的艺术。校长在思考学校的课程改革时,一定要尽可能地想得周全一些,让整体中的各个部分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。


要关注个体的全面性。学生的发展,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性地反思,在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学生生活中,孩子们的“五育”是否并举了?是否融合了?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偏失了哪一块?


要关注群体的多样性。“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。”孩子们的禀赋、特长都是不一样的,我们需要关注不同的孩子,支持全体孩子。校长不能总对“办学特色”感兴趣,更不能通过学校内部的相同,形成学校外部的不同,从而建立自己的“特色”。我们需要为不同的孩子搭建不同的平台,开辟不同的路径。


要关注生态的共生性。学校是个复杂的系统,A作用于B,却可能影响着C与D。校长不能简单地使用线性思维,在推进某项改革、开展某项活动时,一定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;要尽量运用正向反馈机制,促进生态的共生共荣。


要关注系统的开放性。我们不仅要考虑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,还要考虑到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。陶行知说过,不运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,便是无能的教育。我们作为校长,必须要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,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外部资源为师生所用,让学校能突破围墙的界限,实现开放办学。


第四,理得清一点。


结构决定行为。系统中,各要素是如何连接的,形成了怎样的关系与结构,往往就决定了系统的性质及特征。建立系统观念,需要不断地透过现象看本质,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

要多追问为什么。系统思考,就要“知其然”且“知其所以然”。要不断地反思与追问: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要区分开问题的表象和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。系统中的反馈回路是有延迟效应的,学生发展以及学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其原因往往不在现时而在过往,不在要素而在结构。多在结构上找原因,才能厘清根本。


要多建构思维框架。从某种角度上说,系统思维其实就是用框架来进行思考与表达。作为校长,要学会把系统中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用简化的框架建构起来。教与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?学校治理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机制?多用些框架表达它们,学校发展的思路会更加清晰。



(本文作者系北京中学校长)

2021-2022年校长会栏目文章链接↓

校长会1 | 叶翠微:让教育思想永驻办学之路

校长会2 | 叶翠微:让初中校长绽放生命的荣光

校长会3 | 叶翠微:让孩子在社区里自主玩耍

校长会4 | 李明新:让我们向家长伸出温暖的手

校长会5 | 李明新:把劳动教育的步子走得更稳健

校长会6 | 李明新:激发教师的活力才是最根本的

校长会7 | 于会祥:从“教材”到“教学”

校长会8 | 于会祥:写好自己的教学方案

校长会9 | 于会祥:作业要分层布置

校长会10 | 沈茂德:让孩子拥有更多热爱与向往

校长会11 | 沈茂德:以“学习力”生成“领导力”

校长会12 | 沈茂德:把课程“种”在校园里

校长会13 | 于   伟:让教师有做研究的“功夫”

校长会14 | 于   伟:教育要满足与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

校长会15 | 于   伟:“双减”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加减法

校长会16 | 于   伟:要关注和研究儿童的差异性

校长会17 | 于   伟:关注儿童在学习中的“安全感”

校长会18 | 于   伟:激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“细胞”






7期文章回顾 

李政涛丨找到让“中层”强健有力的密码

叶丽敏 | 锤炼高效能中层: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

刘   姣 | 从“中间”到“中坚”:学校中层干部的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

成   刚 | 构建领导力素质模型:打造高质量中层团队

杨志刚 | 江苏张家港:以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

王   羽 | 巧解“三力”不足困境:为中层干部成长赋能

刘   玲 | 制订工作计划:学校中层管理者的必修课



文章来源:

《中小学管理》2022年第7期 · 校长会

文章编辑:谢   凡

微信编辑:刘   姣

微信设计:新媒体运营部



 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校长会19 || 夏青峰:校长思维方式谈(一) • 系统的观念

夏青峰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